光明学人|史革新:史学谱新篇 杏坛树典范
史革新(1949—2009),山西阳泉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1979年攻读本校历史系(现历史学院)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8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至20
史革新(1949—2009),山西阳泉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1979年攻读本校历史系(现历史学院)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8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至20
1942年,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吕西安·费弗尔在探究16世纪人们的集体心理时写道,“16世纪的人们首先不是看,而是听,是嗅,是闻气息,是捕捉声音”。他特别强调16世纪的人们并“没有把视力与其他的感觉器官分别开来”。费弗尔之所以关注听觉、嗅觉、视觉在16世纪
史革新(1949—2009),山西阳泉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1979年攻读本校历史系(现历史学院)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8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至20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转”“传”三类文章构建起文字传播的生态链。学者提出专业文章可化为通俗文章,读者又在海量“转”文中寻觅传世之作,这不禁引发思考:由“专”到“传”,是否必定要经过“转”?答案并非绝对,“转”或许是一条常见路径,但绝非唯一通途,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古老学科,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史学传统,不过,现代的历史学则是自19世纪以来受西方科学主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学问。长期以来,历史学专注于学术研究,撰作专业论著,虽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但带来的问题却是历史学者常常沉湎于各自的专业研
2025年5月28日上午,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30讲“近代西方学界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1912-1949)——以《美国经济评论》为中心的考察”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元代占据了重要的篇章,形成了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元代风格。在这一时期,书画艺术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审美体系,完善了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萌芽的“书画同源”理论,确立了文人写意画的历史地位,引导了元代的审美趣味的发展,对明清书
我生而残疾,不良于行。抗战期间,不能跋涉山路,以至未能入学。自从学习认字,有一段岁月都是在家摸索。先君性喜史地,我从他的书架上取读书刊,也熏染了史地的兴趣。
学术写作是思想呈现的主要方式,在研究型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枢纽性地位。史学论文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史学论文写作即史学的专业训练,包括选题、资料搜集与整理、结构框架的布局、史料的分析解读等环节,史学论文写作是其终端,狭义的史学论文写作着重点在写作上,似乎
本书是德国史权威杰弗•埃雷从个人治学经验出发,对四十年来西方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回顾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二战后西方史学界经历了由社会史到文化史的巨大转变,但所谓“新文化史”却专注于文本分析和理论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各种现实问题,难以帮助人们克服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在想,文学是什么,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大、很难的命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得很清楚、把得住要点的话题。但是,我想到了一首诗,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地图是什么?根据我国权威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经过地图概括,用特定符号将地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也就是说,地图是用符号法来表示地理环境中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空间分布的图形呈现方式。
作为一部清代记录边陲海岛的方志,林焜熿纂辑、林豪续修的《金门志》无疑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不仅因其填补了金门建制史的空白,更因其编纂背景、体例创新与内容深度,使其成为研究中国海疆史、军事地理及闽台海洋文学的重要文献。
面对丸山真男这位带有多重意义的日本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作者尝试通过宏观的考察来找出贯穿丸山真男学术思想之路的核心脉络。作者认为,从其思想发展历程和对研究对象的把握方法来看,丸山的整个思想轨迹中都贯穿着关于“永恒与时间”的思考。“永恒”指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中普遍妥当
自从2008年为《南方周末》的“自由谈”栏目写一些小文字,已经有不短的时间,自己其实一直心存忐忑和困惑。首先,今日学者应当怎样服务社会,个人并无确切的答案。其次,即使以面向大众的写作为服务社会的方式,自己是否有此能力,也是存疑的。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谈学识渊博,对天文、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家庭环境的熏陶,让司马迁自幼便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在司马迁还在牙牙学语时,父亲司马谈就常抱着他,指着家中悬挂的星图,讲述着天上星辰的故事,那浩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学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独特作用,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9周年之际,认真思考加快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具体路径,是新时代每位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学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独特作用,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9周年之际,认真思考加快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具体路径,是新时代每位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数字时代,以数据挖掘、计量方法为基础的数字人文研究对于中国电影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史学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数字人文浪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借助数字人文研究,我们能够从多方面丰富和拓展中国电影史学的研究路径。在人文学科空间
翻开1935年上海出版的一本城市生活指南读物——《生活快览》,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这样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内容:该书的“历纪”部分是各种日历表,它们分别是近百年中外历法比对表、国历星期对照表、二十四节气表、地支时刻对照表、中华民国纪念日表、民国廿四年日历等;交通一栏分